任正非最新签发文章: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日前,华为心社区发布了华为创始人任发布的文章《刘亚东:我提出“卡脖子”问题三年了,许多人还不明白,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发给华为全体员工。
本文是华为转发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南开大学二级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文章为2018年6月刘亚东在中国科技馆发表的《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三年前,“卡脖子”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刘亚东在讲话中表示,目前,中国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陷入困境。但这只是表象,问题的本质是我们的基础科学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方。
刘亚东说,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开始贡献“聪明才智”,中国只搞技术开发,而把科研的“苦活”留给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当它们产生结果时,我们可以应用它们并发展经济。这样做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现代强国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我们一定要有一大批能够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科学发现,要有许多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科学大师。否则,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力量。”刘亚东说,从根本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是科学还是技术?技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首先,科学成果通过技术发明造福人类;其次,技术进步可以极大地促进科学发现。但是,真正决定人类精神和物质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是科学,而不是技术,科学对技术的支撑和引领是不可替代的。他认为,在全国都在关注“卡脖子”问题的时候,了解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刘亚东进一步解释了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法律的适用是技术,而技术背后的真理是科学,技术发明促进科学发现,或者说科学发现引领技术发明。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蒸汽机诞生了热力学,热力学又改进了蒸汽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一体化。科学与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出科学与科技的特征。从形成新知识到将这种知识应用于产品和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也在减少。甚至有一部分科学正在变成技术,很多领域的发展,比如材料科学、遗传科学、人工智能等等,都提供了这方面的例子。技术越新,包含的科学知识就越密集。另一方面,科学进步越来越依赖于最新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他说,科学分为学科,以及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有些科学有应用价值;有些现在不存在,但将来可能存在;有些人从来没有。许多科学研究只是为了揭示自然规律,探索宇宙奥秘。就基础科学而言,我们不能片面、机械、僵化地理解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力往往是“无意中插进刘承兴”。
在刘亚东看来,科学研究并非“无用”。科学探索自然规律。人每掌握一个规律,都是对自然认知的升华,使其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中产生和生活,直至创造出新的文明。
“科学的使命是不断揭示宇宙的本质和真理,只有科学探索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应该超越对科学功利主义的肤浅理解。”刘亚东说。
科学支持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
在三年前的这次演讲中,刘亚东指出,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重视科学。他的核心观点是,科学支撑着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日本不遗余力地布局百年科学发展,而中国的持久繁荣则有赖于科学繁荣。
据他说,在当今世界,可能是它的核动力航母,也可能是世界上用作储备货币的美元。但这些表象背后的本质是,美国在科学上,尤其是在基础科学上,比其他国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早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世界数学的中心就在德国哥廷根,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杰出和最大的数学家。在此期间,世界物理的中心也在德国。相对论的支持者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普朗克,矩阵力学的鼻祖海森堡,都是德国科学家。当时,美国科学充其量是二流的。但希特勒上台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大独裁者把德国的科学精英们驱赶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几乎所有最杰出的欧洲科学家都在美国定居,这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科学的崛起。
2020年6月10日,2021 QS世界大学排名出炉,排名前三的大学依然来自美国,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在排名前十的大学中,美国大学占据了5个。
刘亚东说,美国在世界上有许多世界著名的顶尖实验室,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林肯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橡树岭实验室、贝尔实验室、阿贡实验室.
“科学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在军工、航空航天、医药医疗、信息技术等重要领域。美国以无与伦比的实力和压倒性的技术优势位居世界第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90%以上的技术创新都离不开硅谷的技术支撑,背后都有硅谷的影子。”刘亚东在讲话中说。
近年来,日本的创新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早已放弃家电等已经成为低端制造业的产业,致力于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环保等新领域。事实上,日本始终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体系,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而其他大多数国家只是其下游。
“即使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时期,日本政府对科研投入依然毫不吝啬。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在这十年间平均将国内生产总值的3%用于科学研究,在发达国家中排名第一,而在2016年,这一比例是美国的2.8%。太阳
本比美国的投入比例还要高!此外,日本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日本核心技术专利数量世界第二;日本的专利授权率高达80%。我们陶醉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日本人正在为未来一百年的科学发展布局。”刘亚东表示。
刘亚东表示,科学是技术的源泉。而在科学中,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源泉。一般而言,科学发现比技术创新难得多,而技术创新又比开发应用难得多。科学研究的投入强度大、等待时间长。
中国取得的科学成就乏善可陈
谈及中国,刘亚东表示,“在当今中国,对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的系统性认知,远比攻克若干核心技术重要。就此而言,我们尤其不应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但迄今为止,很多中国人,甚至包括一些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都搞不清科学和技术的含义及其区别。”
他说,汉语里“科技”这个简称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它把中国人搞糊涂了,认为科学和技术差不多,没什么区别。比如,“高科技”在中国是一个很热的词。虽然对“高科技”的概念似懂非懂,但很多人张口闭口都是这三个字。这种既不准确也不科学的中文表达,把全社会带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不知道,科学只讲大小,不论高低;而技术只讲高低,不论大小。
刘亚东认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高科技”,其实就是高技术,与“科”字并不相干。比如我们常说的“高科技企业”,其实是“高技术企业”。由概念不清导致的行为偏差,已经、正在并且将会严重阻碍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它们的目标任务不同,途径方法不同,因而管理和考评手段也不同。用管理科学研究的办法管理技术开发,或者用管理技术开发的办法管理科学研究,都是行不通的。
“科学的去功利化在中国注定是艰难的,同时也是紧迫的。我们总是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准确地说,那是技术上的成就,而真正的科学成就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甚至乏善可陈。”刘亚东在演讲中表示。
他表示,当前,中国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被卡了脖子。但这只是表象,问题的实质是我们的基础科学大幅落后于美西方。因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刘亚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到2050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必须包括强大的基础科学。一个现代化强国,不仅要有技术,而且要有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一个真正的科学强国必须拥有一大批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科学发现,以及众多能够领导世界潮流的科学大师。否则,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